• 江青身边唯一善始善终的工作人员:服务16年,江青从不敢批评他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5:22    点击次数:126

    在江青身边工作,谁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。

    曾经在江青身边担任机要秘书的阎长贵说过“只要是江青身边的工作人员,没有一个沾光的,几乎都是倒霉的。”

    不过,有一个人却是例外,在他为江青服务的16年里,江青几乎没有指责过他,即便他做错了事,江青也不敢批评。

    那么,这位工作人员是谁,他到底有什么来头?江青身边的工作人员基本都很倒霉,为什么这位工作人员却能受到优待呢?

    【厨师程汝明】

    1926年,程汝明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小乡村里,当时正处于旧社会时期,由于社会环境影响,程家的生活十分贫寒,他们一家人经常饥寒交迫,有时好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饭。

    12岁时,他就开始下地务农,可即便这样,家里的环境也没有得到改善。他亲眼看着自己的妹妹,因为没东西吃,而被活活的饿死,这让他十分心痛。

    从那时起,他就在心里立下誓言,以后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厨师,让家里人能够吃得上饭,让全国的老百姓都能有可口的饭菜。

    为了改善家里的条件,他决定跟着一个老乡到天津打工。那个时候,他才只有13岁,因为年纪小,父母担心他吃不了苦,在外面撑不下去。

    当时,很多孩子因为贫穷,都想出来闯荡,看能不能找到发家致富的机会。在当地,也曾有比他年纪大的孩子,一腔热血的外出打工,但最后因为受不了外面的苦,又回到了村庄里。

    程汝明下定了决心,他想要出去,并且相信自己,不会因为吃不了苦悻悻而归。

    为了不被人看不起,他在外面不管是受到了什么样的委屈,吃了什么样的苦,都咬牙坚持了下来。

    当时,天津地界有很多外国租界,因此有很多来来往往的外国人。这些外国人吃不惯中餐,所以在那个时候,西餐馆在天津的大街上随处可见。

    为了完成自己的厨师梦想,同时也为了生存下去,程汝明来到一家西餐厅,在这里的后厨帮忙,想要学到一些东西,为将来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而努力。

    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,以及他与生俱来的做菜天赋,程汝明在西餐厅的这段时间,获得了巨大的成长。他不是一直待在同一家西餐厅,而是到处学艺,取其精华,然后来提高自己。

    刚开始的时候,他是在法租界的西餐厅当学徒,可是过了一段时间,他发现法国的西餐已经渐渐的不再纯正,有些中国化了。

    于是,几年之后,他又去了英租界的一家西餐厅。在英租界的西餐厅里,基本上都是英国人主厨的,做出来的都是英国本土的口味,十分纯正。于是,程汝明就留在了这里,并且还学到了真手艺。

    他用了十年的时间,在多个餐厅里面当学徒,学会了多个国家的西餐厨艺,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西餐厨师。

    因为有了高超的厨艺,他拿到的薪资也渐渐的多了起来,可他并不满足,因为他看不到希望,总觉得日后的生活好像一片淡然,没有盼头。

    他把自己当厨师赚来的钱全都寄回了乡下补贴家用,可即便是这样,远在老家的亲人,生活依旧是饥寒交迫,十分贫寒。这样的生活一直维持到新中国成立,才终于发生了改变。

    新中国成立后,国家给乡下的百姓都分配了土地,远在山东的父母兄妹,生活情况终于有了改善,而他自己也成为了国有铁路的员工。这一切的变化,让程汝明第一次觉得生活有了奔头。

    程汝明明白,现在的一切改变,都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才有的这一切。因此,他由衷的感激共产党,感激毛主席,因为他们,他和他的家庭才能够看到希望。

    1952年,程汝明被调到外宾乘坐的列车上工作,对于他做出来的西餐,外国人赞不绝口,这些外国人不敢相信,一个中国人,竟然能做出如此纯正的西餐,纷纷对程汝明竖起了大拇指。

    1953年,程汝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并且还被选为工会主席。程汝明对于工作投入了他全部的热情,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,正是因为他这些出色的表现,为他日后的人事调动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    1954年,程汝明接到通知,让他调到毛主席的专列上,专门去负责毛主席的饮食。

    【来到主席身边】

    能够成为毛主席的厨师,这在程汝明看来,是一件天大的好事,他即紧张又兴奋。兴奋的是,他没想到有一天,自己竟然能为毛主席做饭,紧张的是,担心自己做不好,让主席吃的不开心。

    他决定要先从毛主席最爱吃的饭菜下手,希望能让主席有一个好的胃口。

    经过一番忙碌后,他终于烧好了一盘红烧肉,可没想到的是,那顿饭上,毛主席竟然一口都没吃红烧肉,这让他又忐忑又失落。于是他找到毛主席,想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做的不好吃。

    主席告诉他,是因为自己不吃酱油。那么,毛主席为什么从不吃酱油呢?这还要从他小时候的经历说起。

    毛主席小时候,他的父亲开了间酱油作坊,当时,由于条件不好,酿造酱油的环境和工艺都比不得现在。有次,年少的毛主席忽然看到,有一个酿造酱油的大缸上,有一些白色的东西在爬,便好奇的上前查看。

    这一看不要紧,他发现那些白色的东西,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蛆虫!从那时候开始,毛主席便再也不肯吃一口酱油了。

    不放酱油的话,那还怎么能做红烧肉呢?于是,程汝明开始认真琢磨,他用糖调制出来颜色给红烧肉上色,然后经过一番烹饪,不用酱油竟也将红烧肉做的十分可口,毛主席非常喜欢他做的红烧肉。

    不过要说起来,最让程汝明记忆深刻的,应该还是毛主席为数不多的那次动怒。

    1959年,我国多个地方都爆发了旱灾,许多百姓都陷入了饥饿之中,为了度过这一难关,全国上下一条心,都在尽可能地节俭节约,以求能快点度过那个艰难的时刻。

    作为国家领导人,毛主席更是以身作则,在饮食方面严格控制。他还要求厨房不要再做任何荤菜,要节约粮食。可是,毛主席日理万机,保持营养均衡是厨师的职责,不让做荤菜可怎么行呢?

    再三思索下,程汝明决定做含油量相对比较高的葱油饼,以此来保证主席摄入的营养,否则的话,按照主席平常的饮食,连身体最基本的油脂需求都达不到,这怎么能成呢?

    想到这里,程汝明扎进厨房里,开始研究怎么做才能让主席迟到能增加营养的葱油饼,在经过反复试验后,他做的葱油饼得到了同志们的认可,这才将成品端到了毛主席面前。

    毛主席尝了葱油饼后也很喜欢,但是提出来放的油太多了。因当时正是干旱时期,毛主席告诉程汝明要少放油,哪怕是没有油他也会吃的。

    因为营养摄入不够,再加上每天忙于繁重的国事,渐渐的,毛主席的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,医生说,主席的身体需要补充营养,程汝明将这句话记下了。

    1960年的除夕夜,毛主席在和大家一起吃年夜饭的时候,说由于情况特殊,所以没有大鱼大肉,吃一些简餐也挺好的。说完,就率先吃了块葱油饼。

    不过,主席只嚼了几下,脸色就变了。他让人喊来程汝明,质问程汝明怎么敢用这样的葱油饼去蒙他。大家很少见到毛主席动怒,都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。

    程汝明眼眶发红,说:“这里面有肉,都是我自作主张,您可以罚我或者开除我,但这葱油饼一定要吃啊,医生说了,您的营养跟不上,一定要注意身体啊!”

    原来,程汝明把肉剁碎了,藏在了葱油饼的夹层里,没想到被主席发现了。面对程汝明的一片真情,毛主席也红了眼眶,不过,他还是处罚程汝明,以后不能再做葱油饼了,并且还将当晚所有的葱油饼都分发给了工作人员。

    作为毛主席的厨师,做饭有一个规矩,那就是不能留下菜单。程汝明刚开始并不理解这个规定,认为只是一份菜单,为什么一定要销毁呢?后来他才明白,这其实是为了防止菜单泄露出去。

    如果中央领导人的菜单被泄露出去,那万一被敌对势力得到了信息,他们可能就会根据领导人日常的饮食习惯,推测出领导人的健康变化,这是十分危险的。

    在得知这件事后,程汝明每次做完饭,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菜单销毁,保密工作做的十分到位。

    为了保护毛主席的信息,程汝明甚至都不和家里人说自己在主席身边工作。这么多年来,他的家人只知道程汝明在中南海工作,但是都不知道他是在给毛主席当厨师。

    【给江青当厨师】

    1961年,程汝明被调到了钓鱼台11号楼,给江青当厨师,因为江青非常喜欢吃他做的饭菜。

    不过,在江青身边工作可不是那么容易的,多年来,江青身边的厨师来来去去换了很多个,有的人干了还不到一天就走了,有的虽然时间久一点,但也是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换掉。

    不过,程汝明却是一个例外,他是唯一一个能长时间留在江青身边工作、并且还善始善终的人。从1961年开始当江青的厨师,一直到江青被捕,程汝明在江青身边待了16年。

    程汝明之所以能在钓鱼台11号楼工作这么久,除了他的厨艺过硬之外,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会做人,他将江青的喜好口味和生活饮食规律了解的很清楚。

    比如江青当时的作息时间,经常是晚上工作,天亮休息,所以她的早餐时间很不固定,有时候是在早上七点吃,有时候也会拖到中午十二点。

    她比较喜欢西式早餐,尤其是麦片粥。在那个时期,麦片可是一个稀有物,普通的老百姓别说吃了,连见都很少见过。不过由于程汝明精通西餐,所以麦片粥对他来说也不是个难题。

    江青平常吃饭,一般都是准备吃了才通知厨师,因此,程汝明每次为她做饭,都像是一场突击战。

    程汝明了解了江青喜欢吃的食物,一般都会先把食材准备好,不然的话,如果到了饭点临时去购买食材,时间肯定是不够用的。因为江青每次点完饭之后,半个小时内就要吃到嘴里,否则的话就被批评。

    比如在程汝明之前,有一个姓廖的厨师,他在江青身边工作了近十年,每顿饭都要被骂。

    不过,程汝明却很少挨批评,因为程汝明会完全听从江青的要求,江青不想吃什么,程汝明就一点都不会加进饭菜里。

    江青不喜欢吃葱姜蒜之类的食物,之前的廖师傅,在做饭的时候总是要悄悄地加进里面一些。

    程汝明就劝廖师傅:“你这又何必呢?她不喜欢,你不放就好了,她觉得不好吃了,你再给她放,按照她的要求做就是了。”

    虽然程汝明一切都以江青的要求为原则,但他也敢于反抗江青的挑剔。有次,江青挑剔程汝明将饭菜做咸了,之后再做饭,程汝明基本上就不放盐了。

    这样一来,江青就知道厨师有情绪了,但也不敢说什么,她担心说了的话,程汝明会辞职不干。

    虽然程汝明工作谨慎,但也有出错的时候,不过,对于程汝明的错误,江青也没有说什么。

    毛主席病重时,江青也陪在那里,到了饭点就回家吃饭。有次,程汝明做了清蒸鱼,因为担心过早的加盐,鱼的口感会没那么好,于是便想着等到江青回家再放盐。

    不过,等到江青到家后,程汝明却将放盐这件事忘在了脑后。江青吃了鱼之后,发现没有味道,于是自己拿来调料罐加了些盐。不仅如此,她还叮嘱工作人员,不要将程汝明没放盐的事情告诉他。

    后来,工作人员还是将这件事告诉了程汝明,程汝明心里感觉很不安,因为毕竟是自己工作上的失误。

    除了兢兢业业的做饭之外,程汝明对其他工作人员也很好,因此,也获得了大家的尊敬。

    程汝明在江青身边工作多年,不仅善始善终,还获得了大家的尊敬。这和他的为人处世,有着分不开的关系。

    【结语】

    1976年,江青被捕,和他有关的工作人员都被关押,这其中也包括程汝明。不过,因为他只是一名厨师,而且他的人事关系并没有在江青这里,而是在铁道部,所以,在一个月后,他便恢复了人身自由。

    之后,程汝明还获得了国家特技一级厨师的职称,为我国的饮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    2012年,程汝明于北京病逝,在临终前,他感叹道:“能为毛主席做一辈子饭,我这一生值了。”